本會消息

10/17 章緣線上分享會 歡迎參加

本會將於十月十七日(星期六)上午邀請知名小說家、也是本會久違的會友章緣女士,於線上分享她從紐約到上海後,琢磨小說之藝的幾個階段和領悟,並介紹她的第十本新著《黃金男人》,歡迎大家踴躍參加。

章緣將以「彷彿若有光」為題,暢談多年來在台北、紐約和上海長住過的三個地方,也是她書寫和發表的場域,如何從素材的累聚到視角的轉變,以及三地的生活經驗,滋養了她百篇以上的小說。分享會由本會會長李秀臻主持。請勿錯過。

活動日期是10/17/2020 (星期六)美東時間上午10:30 ~ 12:00,( 美西時間 7:30am ~ 9:00am,台北時間 10:30pm ~ 12:00am )。講座使用zoom進行,請先下載軟體https://www.zoom.us/;點擊以下鍊接(或輸入會議ID及密碼) 進入會議。

Join Zoom Meeting
https://us02web.zoom.us/j/85269425520?pwd=SWtyd0p3ZjVjWEZWS1RXdmx5ZUhiQT09

Meeting ID: 852 6942 5520
Passcode: 821860

參考資料:

一、作者簡介

章緣,台灣台南人。台大中文系學士,紐約大學表演文化研究所碩士。旅居美國多年,2004年後移居中國大陸。

曾獲聯合文學新人獎、聯合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等。作品入選台灣的爾雅年度小說選三十年精編、聯合文學20年短篇小說選、中華民國筆會、九歌年度小說選等;大陸的新華文摘、小說月報、小說選刊、北京中篇小說月報、長江文藝好小說、作品、英譯中國當代短篇小說集;以及世界英文短篇研討會作品選集(2010, 2012, 2016, 2018)。

著有短篇小說合集《更衣室的女人》、《大水之夜》、《擦肩而過》、《越界》、《雙人探戈》、《不倫》、《另一種生活》、《黃金男人》,短篇精選集《更衣室女人的告解》,長篇小說《疫》、《舊愛》,隨筆《當張愛玲的鄰居:台灣留美客的京滬生活記》。在大陸出版有長篇《蚊疫:紐約華人的中年情事》、短篇小說集《浮城紀》、《春日天涯》。

二、章緣新書《黃金男人》自序

在時間之流裡寫作

年輕時,我們在小說裡預習愛情,中年時,在小說裡印證世情,到了老年,小說還能給我們什麼呢?夏志清先生以研究現代小說聞名,耄耋之年時對我言及不讀小說了,因為小說不能再教給他什麼。於他,世界是幅已然展開的地圖。

如果老了不讀小說,那麼老了寫什麼樣的小說呢?

小說集《黃金男人》,收錄了過去兩年的八篇作品,其中不乏書寫愛情,而這愛情的面貌: 進行中的單戀苦澀、回憶時的追悔莫及、再續前緣時的愁怨疑慮,其後都是時間大手的推移。時間是文學永恆的主題,即使是愛,也依附於它,隨著時間不變或變,而展現其堅韌或脆弱。一往而前或閃躲回旋,此情可待成追憶,惘然的感覺全因時間在不斷做工。

古往今來,所有文學都離不開時間,不僅是故事依附時間生長,人物在時間之流裡變化,也因為時間讓人產生最深的喟歎,歎惜生命中美好事物的無法停留。這不是什麼新領悟,人就活在時間裡,但寫作30年後,卻是在這第十本小說集,我對時間特別有感觸。它一直就在那裡,年過半百的我,此時終於轉頭跟它對視。

重讀這八篇作品,我察覺到一種「一向年光有限身」的焦慮。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個人的時間有限,而且不斷流逝,在這樣的緊迫中,故事人物開始直面被壓抑深埋的欲望。他們沒有因為年長而世故,如一般人相信的“心死”、“等死”,反之,他們想抓住最後的機會,去彌合欲望和現實的拉扯所產生的斷裂,故事圍繞這領悟而生。

另一個顯現的主題是死亡。過去我的作品裡很少出現死亡,現在它揭去面紗,如影隨身。我自己正在步向衰老,臉部輪廓和言談舉止越來越像母親。母親本來就是女兒的參照物,你看著她怎麼梳妝打扮穿高跟鞋,怎麼工作持家和游於藝,然後你看著鏡裡的自己跟記憶裡的她越來越靠近,而最後的參照點,便是她的死亡。母親已下車了,我還握著半截車票,終站之前,我該如何又會如何?

時間之流裡有愛,有死亡。頭腦也好,身體也好,努力讓頭身相連吧。他者的眼光或摰愛的死亡,不應阻攔我們向前,想不虛此行就要活得更誠實更勇敢,或像母親彌留時傳達給我的訊息:更自由更無拘。

就這樣,幸運的小說作者鼓起餘勇帶著沉重的肉身飛行,一路記錄旅程的悲欣,那些突來的顛躓或天降的揭示,期待有人心領神會,笑歎我寫出他們可以共情理解的人生。

感謝編發這幾篇作品的編輯老師,從聯合報副刊、自由時報副刊、美國世界日報副刊,到大陸幾家主要的文學期刊,文學輕易跨越了疆界。感謝聯合文學一向的支持。感謝能在時間之流裡創作不輟。謹將此書獻給我心繫之人,感謝他們帶來獨一無二的人生風景。

三、桃花源記

魏晉陶淵明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复前行,欲窮其林。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間隔 一作:隔絕)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