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作品

那些宅家避疫的日子 / 王芳枝

(走在幽暗的深谷,最美的盼望是,步上平地,看到人跡,聽見人聲)

以前,十分羨慕這樣的工作場景。不用外出趕地鐵丶追公車;一襲薄袍在身,一杯熱茶在手,就這樣的展開一天的工作。多麼愜意,多麼美好!

誰知道,這樣的日子終於等到了。來得太突然。

也好,拜科技之賜,欣然以對。用Zoom 開會,在家工作,遠距教學。

第一次打開Zoom,赫然發現自己的貌相映照在屏幕,接下來,與會者尊容一個接一個的冒了出來。臉上皺紋丶雀斑,鉅細靡遺,纖毫不掩飾。平時工作夥伴,擦肩而過;即使開會,也是遙望對座。就是相親,也不致於如此靠近,如此真誠告白。那景象,如同退潮後岩壁裸露的坑疤。是自然,也尷尬。

第二天,女士們著粧,耳環丶眼影丶眼缐丶亮光口紅⋯⋯男士們也是挺挺的襯衫,甚至西裝丶領帶。看來心裡不再忐忑。

就這樣,日復一日,晨會,備課教材丶佈置教室丶視訊教學丶收集資訊丶整理筆記丶上傳日誌。工作方式前所未有,個個是生手,既刺激,又有點慌亂。還好,習慣成自然。

鬱卒 >

在家工作總是好的。省下通勤時間,不花交通費,茶水丶咖啡,數步之遙,伸手可及。衣食住行,樣樣方便。生菜沙拉丶煎烤煮炸,量多量少,口味變化,全然自主,倒也得心應手。

第一週,有如天之驕子。自由自在。工作完畢,好似週五下班後的輕鬆。

第二星期,有些煩惱浮飄心頭。綠色菜蔬丶生鮮水果快要用完了。電視新聞丶䋞路傳送,日以繼夜的播報,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新冠病毒越來越兇猛丶頑強;肺炎患者,送醫急救的丶不幸病歿的,可怕的數字,每分每秒都在上竄。隣近的大型醫院,一天之內,往生者十三人。院方無法處理,召集冷凍貨櫃車,權充殯葬車,送往無人島掩埋。成行成列的運送過程畫面,看得大家心驚不已,坐立不安。報導的結論是,漫漫長路,凶險難料,誰也看不到盡頭。心情越來越沈重。

「宅在家,不外出,除非必要。」「太陽下山,天黑了,不得逗留在街上。」「勤洗手丶重消毒丶戴口罩丶保持社交距離。」耳提面命的警告,塞滿視聽,重複又重複。唉!除了宅在家,防病毒感染之外,還能做得了什麼事?

<屋漏偏逢連夜雨>

住在市區高樓,應屬安全方便。不料,大樓管理員落跑了。沒人打理衞生。防疫期間,擦擦洗洗,馬虎不得,偏偏養兵千日 用兵一時,缺乏人手,有誰清潔電梯,拭擦大門玻璃?有誰進入大廳,觸碰那門把手?沒人知道,也不想知道。管理公司說,緊急徵人,但是效果不大。此時此刻,僱員紛紛求去的多,應徴的少。終於有了消息。上工的早晨,被人發現新來的,臉色怪怪的,測試體溫,發燒。立即揮手飭回。

就怕成為防疫破口,整棟公寓,人人自我克制,行動規範在自己屋𥚃。垃圾三天往下丟一次。洗衣房不敢碰,因為沒人負責沖刷清洗。

口罩寄來了。這是保命必需品,不得不下樓接外遞送貨。於是,浴帽丶口罩丶手套丶大大的護目鏡丶消毒藥水丶紙巾丶穿上有兜帽外套,穿一雙打算丟棄的舊鞋,還有,還有帯枝短筆,電梯按鈕時用得上。整裝待發,進了電梯,踉蹌差點𨄮跤,電梯與樓層地板落差約五吋,又是定期維修出了亂子。同日有三戶人家向管理公司抱怨,但,除了說聲抱歉,又能如何?

<最後一片葉>

切菜板上,擱著綠葡萄少許丶羽衣甘藍四分之一把。心底開始盤算,飲食不能少,營養要顧好。還能撐多久?紅蘿蔔丶大蘋果,可以久存。含有葉綠素的,偏偏不耐冷藏。用完它,怕是尚未解封;往後的日子,沒有菜蔬。繼續儲存冰箱吧!又怕凍壞枯萎,暴殄天物。古時農人仰天歎說,春雨貴如油。而今日水泥叢林的都會人,却也計較每一片綠葉。

綠葡萄剩下十八粒,小心翼翼的剝撕大片的羽衣甘藍,只剩最後一葉,真是省吃儉用啊!這最後的一片綠葉,肥厚丶油光,充滿了生命力。好好的享受,不能浪費!一個畫面浮現腦海。

不禁想起美國短篇小說家歐亨利的「最後一片葉」The Last Leaf.也是肺病大流行期間,地點也就在紐約市格林威治村。一位小有名氣的藝術家,為了給住在同一大樓,尚未成名,卻感染肺炎,幾近氣絕的女藝術工作者,注入求生意志,不惜寒冬深夜,冒著風雨,在女孩看得見的外牆上,畫上綠色的一片葉子。常春藤葉。次晨,雨過天晴,病女活了過來,外牆下躺著一個人,畫具丶散落,木梯斜靠在外牆,藝術家過世了。

<窗外>

其實是風和日暖的春天,若不是新冠肺炎的飄颺肆虐,誰願意被囚禁室內?兒童遊戲場關了,公園也上了鎖。商店打烊了。學生不上學堂,高中大學遠距教學,公司行號在家工作。甚至老闆不堪賠累,解僱員工。

於是,生活步調亂了套。中年媽媽除了張羅在家孩子的飲食,幫助不同年齡層的兒女在家學習,孩子聚在有限的空間,又蹦又叫,好不熱鬧。

誰不嚮往窗外?果然,窗外另有風光。高樓俯瞰,街上沒人,一隻小狗,橫躺街角,滾來滾去,牠在晒肚皮,主人忙著整理提籃,掛戴口罩與手套。對面公寓一戶人家,上推玻璃窗,趁著午後陽光普照,曝曬後背。隔壁的另扇窗,伸出毛茸茸胖小腿,十只腳趾在窗外玩起剪刀石頭布的健康遊戲。同一樓層,年輕人,伸頭、斜身丶露腿,全身出來了。有如寄居蟹棄殼般,一步步的逃出窗外,端坐在樓外的逃生梯,滑起手機,逍遙於網路世界。似乎在抗議:你不讓我步出門外,我就爬出窗外。

太陽還沒有收工,依然照着大地,人們依然忘情於各自的世界,嗚嗚嗚的牛叫聲四處擴散。於是各戶窗簾拉開,有的吹響號角;太太們向窗外,用力的敲打鉄鍋丶鋼瓢,噹噹!噹噹!過路的汽車長按喇叭;手無寸鐵的,用力拍手,噼噼啪啪。時間是七點整,黃昏。疫情期間,全民向醫護人員丶救援救災工作的英雄致敬。剎那間,溫馨丶慈悲丶感恩丶鼓勵丶信心丶希望,充塞在 社區各個角落。這瞬間,人人都體會到「愛與關懷」,為沉溺於陰霾𥚃的人們,憑添了勇氣丶光明與活力。暫時忘卻了新冠肺炎數據。

<雪中送炭>

門鈴響起,有人送來剛從超市買 來的蔬果,有根莖類丶有葉菜類丶冷凍食品及罐頭。西語裔的同事姍卓拉,平時熱 情待人。她說,知道你一次只吃三粒葡萄,喏,夠妳吃上一個星期。哇!沉甸甸的五大袋。她拒絕我付錢的。笑瞇瞇 說:From my heart! 我打從心底覺得我該這麼做。

這叫做「雪中送炭」。 我說,她似懂非懂。

再次被呼叫下樓,有人送來鬱金香。真是有心人,這回該說是「錦上添花」了。滿滿一桌的食物,配上鮮艶綻放的花朵,相得益彰。喜悅與滿足,加上幸福感,盈溢心頭。

<仰盼>

走在幽暗的深谷,最美的盼望是,步上平地,看到人跡,聽到人聲。

這漫漫長夜,何時見曙光;這長長的隧道,何日是盡頭?

全球人們都在禱告,祈求上天垂憐,庇佑天下蒼生,遠離苦難,平安祥和。但願真如時報廣場那閃耀的看板所言:「苦難終將結束,堅強之人永存」(Though times don’t last,tough people do)

(寫於4/26/20)

作者簡介:王芳枝,自二○○一年起,任康乃爾大學紐約社區教學部社區教育講師,專門研究食品衛生、飲食生活與健康活力之間的關係。從事社區民眾教學,推廣營養健康知識。來美之前,為公關公司總經理。是高雄市首屆元宵節愛河燈會執行長,被國際青商會選為高雄市十大傑出市民。也是資深媒體人。曾任中國時報、工商時報特派員,綜理中時晚報南台灣的新聞採訪與策劃。

Subscribe
Notify of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