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華文作協三十周年慶典 雲端圓滿舉行
北美華文作家協會三十周年慶典 雲端圓滿舉行
趙小蘭部長父女與會 835觀眾在線 盛況空前
(秦鴻鈞/李秀臻報導)北美洲華文作家協會三十周年慶典雲端論壇於五月七日(上周五)晚間九時(美國東部時間)圓滿舉行。共有Zoom 上會議375位觀眾及YouTube 直播460位觀眾約835人在線,盛況空前。
本次活動由北美洲華文作家協會、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主辦,合辦單位有紐約華文作家協會、華府華文作家協會、哈佛中國文化工作坊、及世界華人周刊。來自全球各地作家、文友們,以及許多文學團體共襄盛舉,見證這頗具歷史意義的時刻。
論壇在播放北美洲華文作協成立卅周年回顧短片後正式開始。首先由紐約華文作家協會會長李秀臻介紹大會主持人張鳳。張鳳是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副會長,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執行長、副會長,哈佛中國文化工作坊主持人。畢業於師大,獲得密西根州大碩士。作品有新華書店等暢銷書:膾炙人口的哈佛系列:《 哈佛問學30年 》等,曾入選十本域外著名華文女作家散文自選集及世界華人學者散文大系,年鑑⋯曾獲海外華文著述散文類第一名等。持續應邀北大,台大各名校演講數十場。學有專精、文采斐然,推動華文文學的發展不遺餘力⋯
主持人張鳳致詞表示:記得30 年前的五四我們在紐約,與馬克老、馬媽媽劉晴伉儷,夏志清教授,陳裕清會長⋯⋯還有王鼎鈞老師鼎公,吳玲瑤副會長等許多位一同參與了北美洲華文作家協會的成立大會。30年來,北美洲華文作家協會朝氣蓬勃,成為全球不可思議的作家共同體,目前已有20多處分會,兩千以上會員,而回頭思念榮譽會長馬克任會長,居然已經離開我們整整十年了⋯⋯但他深深留在我們心上,及夏老陳老等位仙去的前輩文友⋯⋯,都成我們永恆的紀念。我們有福緣承前輩餘蔭,今日能以精湛的華文文學持續與主流結緣,以文會友萬里齊心,30 年來一脈相承,凝聚民族生命之醇厚情誼來共同歡慶,真是興高采烈。
王鼎鈞老師致詞
接著由北美洲華文作家協會會長吳宗錦及「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會長姚嘉為簡短致開幕詞後,主持人張鳳邀請北美作協的元老貴賓王鼎鈞先生講話。
王鼎鈞、鼎公是文壇長青樹,著作等身的當代散文大家、「一代中國人的眼睛」。他是北美華文作協及紐約分會創會元老之一,長期支持和關心作協的發展。曾經榮獲許多重要文藝大獎,包括2014年第18屆國家文藝獎,2001年本會傑出華人會員獎等等。著有「人生三書」(《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和《我們現代人》)、《人生觀察》、《長短調》、《世事與棋》、《情人眼》、《碎琉璃》、《靈感》、《作文七巧》及《作文十九問》,《文學種籽》、《左心房漩渦》、《看不透的城市》、《有詩》、《隨緣破密》、《滄海幾顆珠》、《千手捕蝶》、《王鼎鈞回憶録》四部曲……等等。今年九十六高齡,創作不輟。
王鼎鈞老師在線上說:「今天是好日子,很熱鬧,我也湊個熱鬧。我現在聽也聽不見,看也看不清楚,實在不應該再拋頭露面,可是會長一定要我來給大家問好,我來了!作協成立卅周年,我來給各位道賀!」鼎公說:當初我學習的時候,我的老師告訴我,在我們這一行「只有好的,沒有老的!」那個時候聽著這句話,沒有想到自己會老,說著説著,「人就老了!」,我現在是夠老不夠好,各位是夠好還沒老,但願各位前程遠大,又好又老,也但願各位層樓更上,越老越好!
鼎公在夫人王棣華女士的陪伴下,非常難得在雲端上露面,他健朗康泰,以親切的口音說出送給文友們勉勵的話,大家深受感動倍感珍貴。
四位推手作家演講
接著,由紐約華文作協李秀臻會長一一介紹幾位作家講話。他們都是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的重要推手作家。李會長是記者出身、也是資深編輯,曾任北美華文作協副秘書長,目前也是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永久會員及理事。
(一 )趙淑俠:著名作家,生於北平。49年隨父母到台灣,60年赴歐洲,原任美術設計師、1970年代開始專業寫作。以《 我們的歌 》一書成名。著長、短篇小說和散文作品四十種,包括《 落第 》、《塞納河畔》、《賽金花 》、《 淒情納蘭 》等等。曾獲中華民國中國文藝協會小説奬等大獎。趙淑俠老師1991年在巴黎成立「 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是歐洲第一個全歐性的華文文學團體。她被選為首任會長,至今是永久名譽會長。她也是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第八屆會長。世界華文作家協會榮譽副會長。十幾年前從瑞士移居紐約後,熱心支持作協活動,有如明燈。
趙淑俠說,三十年前在籌組歐華作協的同時,美國的文友也正在緊鑼密鼓的組建「北美華文作家協會」,歐華於1991年3月16日成立,緊接著,同年5月4日,「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在紐約創會。她說,一個文學團體走了三十年,不容易。文化是跟著人群走的,隨著移民的遷入,華文文字也以文學的姿態,飄洋過海,在世界各洲開彊拓士,由六十年前「留學生文學」,隨著大環境的轉換波動,從未停頓的走到了今天,成了目前這樣的「移民文學」。
「移民文學」的表現是亮眼的,世華總計共三千餘名會員,知名或未知名的,都沒丟棄他們的創作之筆。譬如歐華作協的會員,幾乎每人都出版了各人專著,但他們還設立了一個歐華文庫,至今已出版了十四本會員作品選集。又譬如紐約華文作協,曾出版過「文薈月報」,還出版三本會員選集,不久前辦過「華美族移民文學獎」,辦得非常成功。紐約華文作協只是北美二十幾個分會中的一個,竟做了這許多事,是很令人喜悅的。
(二 )趙俊邁:他曾於2003-2010年任紐約華文作協會長,2012-2016任北美華文作協會總會長,很難得他的現在台北上線和我們同慶。趙會長是上海交大媒體與傳播學「媒介與公共事務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任:北美世界日報紐約總社執行副總編輯,任教於台灣東吳、文化等大學。著有:《天涯心思》、《被剝了鱗的蒼龍》、《遠颺的風華》等書。作品「曼哈頓祥子」獲第二屆中國中山杯華僑華人「原創佳作」文學獎。
趙俊邁表示:這是他第一次參加「紐約作協」視訊論壇,誠惶誠恐。他是2013年離開紐約,2015年到「上海交大,傳媒學院」讀博士。他説:我在課堂上很認真,坐第一排。我的論文題目是:「北美洲中國時報研究」。2020年論文通過時我已69歲。趙俊邁談「五四與作協」。「五四」代表「新文化運動」、「中國文藝復興」。「五四」帶給我們的精神,在現代小孩身上已找不到。「五四精神」(1919 )到底是什麼?- 華文寫作的淨土!他以四個W ,一個H 代表「新聞寫作」(一)Who? 誰在寫?寫給誰看?(二)Where? 在那寫?北美洲!(三)What? 你要寫什麼? (四)Why ? 你為什麼要寫?(五 )How? 怎麼寫?如何寫?「文以載道」,「道」在那裡?
(三 )周勻之:他是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創會元老之一。資深記者、主編。曾任職台北中央社、紐約世界日報、香港亞洲新聞社、《 中外雙月論壇 》總編輯,香港珠海大學新聞系講師。著有《 美國透視 》、《 記者生涯雜憶 》、《漫談美國總統 》等等及譯有《 水族館內幕 》。曾獲海外華文著述獎新聞寫作報導類第一名。1994-1996 擔任北美華文作協秘書長、2012-2018年紐約華文作協會長。對於領導作協的發展,成就有目共賭,令人敬重。
周勻之在談話時特別提到「世界華文作協」的推手— 符兆祥先生,他現在身體不好,希望其夫人丘秀芷或文友們能轉告他,大家非常感念他對北美作家們辛苦的付出。周會長敘述在1995年4月,應當時的符秘書長邀請與安排,由他帶領幾位美國傑出華裔作家訪問台北,包括『花鼓歌』的作者黎錦揚、舊金山大學湯亭亭教授、威斯康辛大學林英敏教授、李宗仁的孫女李雷詩、自由作家劉愛美、和年輕的楊萱。他們曾與齊邦媛﹑王藍﹑蔡文甫﹑龔鵬程﹑隱地﹑朱秀娟﹑曹又芳等文壇先進和年青一輩的作家舉行座談﹐還參觀聯合報、與聯合文學的瘂弦﹑初安民等交流,也造訪復興劇校、會見星雲大師等等。這次訪問不僅增加他們對中文的了解,開啟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興趣,甚至開始以中文大量創作。周會長說,在北美作協成立三十年的歷史中﹐符秘書長對我們付出大量的心血﹐邀請美國傑出華裔作家訪問台北﹐尤其具有深意。
(四)魏碧洲:名作家、政論家、資深媒體工作者。現任紐約世界日報副總編輯、「一洲焦點」網路直播主講。曾任北美華文作家協會1996- 2011年秘書長,貢獻卓著。有關1991年北美作協成立大會的新聞,是由他採訪執筆,可說一路見證了北美華文作協的誕生與茁壯。
魏碧洲表示:現在美國整個華人人口變化非常大,華人群很複雜,自1980年至今華人發生很大的變化。從1940年至1990年,華人多以港、台為主,這一代的華人學歷高,代表中華文化精神。如:1940年代,增加70幾萬人,1950年代,增加110多萬人,1960年代,增加230幾萬,1970年代,增加400多萬;到了1990年代「六四」大陸之後出來的人數, 又增加一倍。2000至2020年,因為B1,B2, 大量的華人湧入,產生質的變化。
趙小蘭部長與父親趙錫成感性分享
論壇的壓軸,是美國前勞工部長和前交通運輸部長趙小蘭女士,在她的父親—福茂集團創始人兼榮譽董事長— 趙錫成博士的陪伴下參加活動。趙小蘭女士是美國歷史上首位被任命為總統內閣成員的亞裔女性,無論她取得了多大的成功,她都從未忘記自己的家庭傳統,是眾所周知的孝順女兒。而福茂集團是一家總部位於紐約的國際航運公司,以其綠色環保,世界領先的散貨海運船隊而受垂注。
趙小蘭女士首先表示很榮幸參加這場才華橫溢的作家團體的30週年慶祝會,以及有父親詹姆斯· SC 趙博士的陪伴出席。他們自疫情在去年三月大流行以來這是首次相聚。
她說,長大後,我的父母會帶他們的女兒到處走。隨著我的事業發展,帶我父母參加各種活動是我的榮幸,人生中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與他人分享我們的經驗。在我的職業過程中,常置身旅途,而我又是旅途中唯一的亞裔美國人。一路上沒有其他亞裔美國人,更不用説華裔美國人了。在美國,我希望可以與其他華裔美國人分享我的經歷。在旅途中,我發現我的父母灌輸我的中國價值觀要成為一個好人並為社會做貢獻,對我的職業生涯非常有幫助,他們教會女兒眼光要長遠,保持自我節制和平衡。面對逆境,長遠的眼光和堅持不懈的希望和鼓勵。我的非常有能力的父母,教會我們遇事自己思考,嘗試自己找尋解決方案。他們鼓勵我們拓寬視野,進入廣濶的外部世界,尋找我們的才能和潛力。他們常提醒我們記住我們的文化遺產。他們強調,我們是兩種文化的產物:東方和西方。我們的亞洲傳統在日益國際化的世界中是一種優勢。譬如「孝道」就是亞洲文化的核心價值之一,值得向西方文化推薦,教授!
趙小蘭女士說:我非常感謝父母的愛護和關懷,提供我們安全,充滿愛心的家園,經由他們的照顧和指導,使我成為一個更好,更快樂的人。當我們在1960年代首次來到美國時,亞裔美國人佔美國人口的比例不到1%,現在,亞裔美國人佔美國人口的6.7%,隨著亞裔美國人在美國人口中所佔比例越來越大,我們開始提高知名度和聲音。美國,在日益國際化的全球環境中,我們可以教會美國人很多有關亞洲,亞洲文化,歷史和哲學的知識,這對世界的和平與和諧是有益的。我們應該有信心分享我們的亞洲價值觀,文化和哲學。我們不再只是學習,我們可以教書,以及您們所有人所做的— 寫作,分享知識!教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彼此以及周遭的世界,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世界變得更美好!祝賀「北美華文作協」成立卅週年!
趙小蘭女士的父親趙錫成博士也在論壇上與大家分享他剛來美國時的經歷,以及他當時在語言和文化方面所面臨的挑戰:我在1958年隻身來到紐約,當時在美國舉目無親,沒有朋友,更沒有家人的陪伴。我當時沒有收入來源,因為我沒有成績單,所以大學也將我拒之門外,我只能當旁聽生。因為經濟拮据,所以我當時和一些中國交換生合租,我住在客廳,而室友都是熱衷於社社交派對的單身年輕人,因此我常常得不到很好的休息。雪上加霜的是,我突然收到了我的父親過世的噩耗,把我希望報答父母親的願望完全打破。「子欲養而親不待」 ,當時我幾乎在街上暈倒。在我最艱難的時候,我想到了我的妻子和三個可愛的女兒,所以我必須堅強起來。我的英文有中國口音,所以困難重重,但腦海中只要浮現出孩子們的樣子,我就必須振奮起來。
被問及最近有無出書計劃時,趙錫成博士表示:現在我已經半退休,但是我還是希望發揮餘熱,為社會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很多朋友鼓勵我繼續寫書,與大家分享我的經歷和故事。所以我還在努力中,希望能為年輕人帶去更多的鼓勵和啓發。
節目最後的交流時間由華府華文作家恊會會長王志榮主持,王會長筆名九里安西王,兼任美國世界日報華府通訊記者、華府新聞日報記者及自由撰稿人。著有《走過零下四十度》。紐約的趙淑敏教授、北美華文作家協會網站主編蓬丹等人先後發表感言,最後圓滿結束北美華文作協三十周年的大會。
(北美華文作協網站製作的三十周年特刊請見:http://chinesewritersna.com/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