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作品

(世副) 造訪歐基芙畫中的世界 / 蘇彩菁

多年前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一張簡單幾筆似寫意、似抽象的水彩畫吸引了我。那是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Totto  O’Keeffe, 1887-1986)1917年的畫作〈傍晚的星星〉,粗獷豪邁的簡單幾筆,不經意帶出由濃轉淡的紅藍黃三色,勾出藍色天空,紅黃閃爍的星星。

當時她在德州的一所大學教授藝術,她用這張水彩畫,傳達德州坎寧小填的風貌,她說:「我漫步在猶如一望無際的大海,但它是寬闊的山谷,星星在傍晚日落時分,高高升起。那晚的星星讓我著迷……我心無罣礙地和星星一起走入廣闊的日落中。」

從此我成了歐姬芙的忠實粉絲。

為了追尋歐姬芙的腳步,探索她繪畫中的世界,我踏上了這次的旅程。我們從繁華的大都會紐約,飛到了新墨西哥州首府聖塔菲,再開車前往阿比丘(Abiquiu)小鎮。

紐約市接踵的摩天大廈,和喧鬧吵雜的車聲人聲,尚未在腦海中完全隱沒,一時之間未能適應眼前廣闊的高原、一望無際的沙漠和人跡罕至的荒野。我們彷彿進入了另一時空。

歐姬芙是二十世紀美國現代藝術之母,有美國的畢卡索之稱。她用畫筆探索自然,畫出花朵、樹木、岩石、貝殼、動物骨頭等題材,亦曾描繪紐約大都會,及美國西南部新墨西哥州的荒漠景色。

阿比丘的巨岩(蘇彩菁攝)

她獨立思考,不循潮流趨勢而迎合大眾,追求個人獨特風格。在學生時代她就宣示:「我將和其他女孩過著不同的生活。我將為了我的藝術放棄一切。」在那以男畫家為主的時代,她創下美國藝術史上第一位女畫家開個展的紀錄。她創作持續了八十年,一直到生命的終點。

她曾獨自一人在荒野中寫生,以牛羊骨頭,大膽創新的骨盆系列作品,轟動了當時紐約藝術界,認為是現代藝術新創作。

在盛行崇拜歐洲風的時代,她主張回歸美國本土,用畫筆把她所熱愛的土地呈現在紙上,創造了一系列美國西南部景觀的畫作。

我們駛出聖塔菲,轉入84∕285 號公路朝北行,算算將近一百年前,1929年的夏天,歐姬芙第一次踏上新墨西哥州,就是朝著這方向前進。沙漠的特殊地貌景觀,開啟了她繪畫的新世界,她每年獨自一人,遠離紐約喧囂,到此處寫生。1949年,在丈夫去世三年後,她搬到此處定居。

車子駛出城市後,眼前的天地豁然開朗,赤紅、金黃、淡紫的大峽谷綿延不絕,峭壁懸崖下的查馬河(Rio Chama)靜靜地流動著。正值十一月金秋時節,河兩岸及山谷中的三角葉楊(Cottonwood Tree)樹,恣意怒放在陽光下,金光閃耀。

三角葉楊耐寒、耐旱、耐鹽鹼、抗風沙,它生命力頑強,在沙漠中展現鬥志,不畏烈日、乾旱及風沙。春季,它用滿樹綠葉賦予生機於荒蕪的沙漠。秋季,又化成豐收的金黃色,成熟而激情四射。冬季,樹葉落盡,厚實灰色的樹幹露出歷經風霜的皺紋,又是另一番滄桑景象。

歐姬芙用她的畫筆,將不同季節的三角葉楊樹的生命,凝聚於畫布上。

隱約的藍天,幾筆棕色的樹幹為底,亮麗的草綠帶黃色的樹葉,半抽象半渲染地充滿了整張畫面,脈絡清晰可見的白線條,貫穿其間。這張生機盎然1943年的〈春季三角葉楊樹〉作品。在2018年以三百八十五萬五千元的天價售出。

大都會博物館收藏許多歐姬芙的作品,蘭喬斯教堂(Ranchos Church)是其中之一,歐姫芙認為蘭喬斯教堂是美國最美麗的西班牙建築之一。

蘭喬斯教堂位於陶斯牧場(Ranchos de Taos)上。懷著朝聖的心情,我們來到了畫中的聖方濟教堂(San Francisco de Assisi Mission Church)。教堂是土磚房,源自西班牙話土磚房(Adobe House),是由泥土和乾草混合、經太陽烤曬所製成的土磚所搭蓋而成。當地土著印地安人從1400年代即用此法,1706年西班牙人入侵後,又加入西班牙元素。土磚房厚實的牆壁,冬暖夏涼最適合沙漠地區,用料天然環保,在新墨西哥州隨處可見。

土磚房教堂(蘇彩菁攝)

〈蘭喬斯教堂〉是歐姫芙1930年的作品。灰色的穹蒼、風、土、草、太陽賦予土磚房生命,以大小幾何圖形呈現。畫中將教堂、土地、天空以半抽象畫法,不留痕跡地合而為一。教堂化為大自然的一部分,似乎更接近了造物者。

歐姬芙不斷以土磚房教堂為主題,創作出不同風格的作品。展於聖塔菲歐姬芙博物館中的〈教堂尖頂〉,黑色鐘和白色十字架位於土磚教堂頂部,指向藍天的寫實風格,也是我喜愛的作品之一。

我們的車子繼續往她走過的足跡前進,來到了阿比丘和幽靈牧場(Ghost Ranch)她生前的二處住所及畫室。

當歐姬芙第一次來到新墨西哥州,就對這沙漠景象,心有感應,她知道新墨西哥州是她的歸屬,煙囪岩和皮德農山(Pedernal)是歐姬芙的最愛,她常獨自一人,在山中露營寫生,將附近的岩石、山丘、花朵、動物骨頭,以鮮豔的色彩和極簡的線條呈現出來,大自然就在畫布上栩栩如生地飛翔起來。

她的1936年油畫〈夏日〉,占畫面三分之二的鹿頭蓋骨,漂浮於藍天白雲之上,似乎象徵死亡和前世;幾朵沙漠中的小花,又賦予了生命活力;下方的丘陵起伏代表永恆的大地。這幅超現實又夢幻的作品,目前收藏於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也是我最愛的一幅作品。

歐姫芙遷入這二處土磚房住宅後,重新設計,開了大片落地窗。夜晚的星空照亮了臥室,窗戶外是廣闊大漠四季的景色,庭院中是親手種植的蔬菜花果。她以前後院的景色創作了一系列的作品。

因疫情限制,我們無法進入室內參觀。只能在屋外四周眺望著遠山和近樹,能夠親身體驗畫面上的山谷、岩石、峭壁,就令我激動不已。

除了繪畫上的成就,歐姬芙在製作服裝方面亦有天分,她鍾愛線條簡單的極簡裝飾。她的穿著打扮和舉手投足之間,流露出自然優雅的氣質,除了她的丈夫之外,她亦是許多攝影師鏡頭下的最佳模特兒。

她亦是位園藝家和美食家,她利用自家後院所種植的新鮮有機食材,親自烹調出一道道美味佳餚。羅賓.利亞的著作《與喬治亞.歐姬芙共進晚餐——食譜、藝術與景觀》,書中收集了歐姬芙五十份私房食譜、她手寫的食譜及珍貴的日常生活照片。

歐姬芙在七十五歲時,因黃斑部病變,雙眼視力嚴重退化,她改用雙手的感知來創作陶藝。從未放棄創作,直到九十八歲病逝,留下兩千多幅畫作和幾件雕塑品。她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

歐姬芙選擇居住在她熱愛的山谷中,用她的畫筆畫出大地之美,用親手種植食材,烹調出大自然的美味,她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往生後,也依其心願,將她的骨灰灑在了皮德農山上,永遠與她所摯愛的土地共生,將自己化為大自然中的一部分。

(本文原載於世界副刊 2022/3/16)

guest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